“這起案件不是簡單的勞務關系,應當以認定工傷及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糾紛去適用法律”“發包人將建筑勞務違法分包給沒有資質的自然人,自然人雇用的勞動者發生工傷后,承擔工傷主體責任的仍然是建筑公司”……
一起工傷保險待遇糾紛案件,經過法律援助律師2年多的努力,受害人家屬獲得120余萬元補償。
2019年7月,寧夏某建筑公司承建固原市某工程項目。施工期間,該公司將鋼筋勞務分包給自然人劉某,劉某雇用魏某進入工地從事鋼筋綁扎工作。2020年4月9日,魏某從家中騎摩托車前往工地途中與一輛轎車發生交通事故,經搶救無效死亡,交警部門認定魏某負此次事故的同等責任。事故發生后,魏某的家屬認為魏某是為建筑公司的施工項目提供勞動,上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應當認定為工傷,遂找建筑公司主張權利,但被以魏某與公司沒有任何勞動或勞務關系為由拒絕。魏某的家屬向固原市法律援助中心提出法律援助申請。該中心審查符合法律援助條件,指派律師為魏某的家屬提供法律援助。承辦律師了解案件事實、收集證據,通過申請仲裁確認勞動關系及承擔工傷責任的用工主體、認定工傷、一審、二審等多個程序,今年2月終于拿到了判決書。
自治區司法廳堅持服務大局、守正創新,讓群眾在每一起法律援助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讓法治陽光普照每一名有法律援助需要的困難群眾。今年上半年,全區各級法律援助機構共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8794件,為11456名受援人挽回或避免經濟損失8563.6萬元。
全區各級司法行政機關以“八個一”專項行動為法律援助高質量發展添動能。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各地對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方針政策以及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文件進行修訂或廢止;全面加強特殊群體法律援助站點建設,延伸法律援助觸角;設立新就業新業態群體法律服務工作站,最大限度滿足新就業群體法律需求;針對新就業群體較為集中的討薪、工傷、人身損害賠償等糾紛,開通法律援助“綠色通道”,推動新就業群體法律援助案件快收、快審、快結。持續加強全區案件質量監管,以行政審查和同行評估相結合的方式,從全區公共法律服務專家庫中抽取律師組成案件質量評估小組,對自治區本級法律援助案件進行評查。各地還對法律援助案件進行庭審旁聽,重點對法律援助律師的法庭調查等表現進行綜合評價,并將評價結果與案件定類相結合。(記者 楊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