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銀川市郊一處名為僕園的院內,碩大的南瓜在金色的落葉中靜靜“酣睡”,養肥的雞仔在樹蔭下啄食,不小心碰到樹枝,熟透的山楂、紅棗掉落一地,王文義、楊燕夫妻倆在這里體驗春種秋收的農趣。
“我年輕時還沒現在身體好,180斤的胖子,走路氣喘。置這片地的初衷就是為勞作找個由頭?!蓖跷牧x指著眼前新換的草皮和自動噴淋系統說:“這都是我自己動手安裝的,一天干了13個小時農活,被汗浸濕了4身衣服?!?/p>
王文義在市郊田園既提升了動手能力,又改善了健康狀況。同一時刻,15公里開外的盛世豐茂青年人才驛站,應屆畢業生劉佩佩拎包入住。
“這里設施齊全,配有油煙機、電磁爐甚至嶄新的床品,對像我這樣家在異地,初入職場的大學生太友好啦?!眲⑴迮逑渤鐾?。
這是銀川市首個青年人才驛站,今年8月16日正式啟用。次月,東方韻園青年人才驛站投用。兩處人才驛站各有床位100張,啟用以來共計入住140余人次,通過提供就業需求、崗位推薦、跟蹤服務的“三必訪”服務,幫助近四分之一入住的青年在銀就業。此外,銀川還出臺了高端人才購買共有產權房、高層次人才入住公寓免費等政策“引鳳來棲”。
城東,剛貼好保溫層的老舊小區給即將入冬的樓體穿上“棉衣”;城南,人們到城郊置辦田地體驗農趣;城西,正式啟用的人才公寓筑“巢”引鳳;城北,新開盤的蘇派園林中式商品房開門迎客……在銀川,有一種踏實叫安居樂業。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多樣的住房模式折射出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記者 王曉龍 白 茹 文/圖)
秋日夕陽印染下,鱗次櫛比的住宅樓被鍍上一層暖色,小區周邊學校、商超、公園等基礎配套設施齊全,一派安居樂業的景象。
銀川典農河畔,人們依水而居,在銀川這座擁有128個百畝以上湖泊的城市中感受與水相伴的浪漫。
改造后的銀川市興慶區游樂小區煥然一新。老舊小區改造既是家門口的“關鍵小事”,更是城市發展中的“民生大事”。
銀川市綠地鳳凰和廬小區的純中式庭院備受置業者青睞。
旅客入住銀川市興慶區大隱民宿。風格各異的民宿不僅豐富了寧夏旅游市場,也傳遞著地方文化。
銀川房車露營公園,市民架起燒烤爐、煮起小火鍋,體驗戶外露營的樂趣。
盛世豐茂青年人才驛站提供會議室、活動室,便于青年相互切磋,互通有無。應屆畢業生劉佩佩入住盛世豐茂青年人才驛站,享受首月免房租。
王文義、楊燕夫妻倆在秋收后的僕園規劃下一個種植季。
夜幕下的銀川市金鳳區。華燈初上,萬家燈火是城市夜空中最亮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