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weqsi"></menu>
    <xmp id="weqsi"><menu id="weqsi"></menu>
    <nav id="weqsi"><strong id="weqsi"></strong></nav>
    >>您當前位置:首頁 -> 外界 -> 光明日報看寧夏
    沿著黃河看寧夏,能遇見怎樣的精彩——
    “塞上江南”生態行記
    2023-08-12 15:57:32   
    2023-08-12 15:57:32    來源:光明日報

    QQ圖片20230812134510.png

    ??黃河奔騰萬里,在中華大地勾勒出一個大大的“幾”字。而寧夏,正好位于“幾”字一撇之處。

    ??千百年來,黃河滋潤了寧夏,造就出一個“塞上江南”。近日,記者參加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全國生態日記者行”活動,從銀川到中衛,感受黃河在寧夏留下的一個個鮮明印記,看到一幅幅人水和諧、人沙和諧、“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美麗畫面。

    ??“稻漁共生”:三產融合探索鄉村發展新思路

    ??炎炎夏日,走進位于銀川市賀蘭縣的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鴨鳴悅耳,稻株搖曳。以大地為畫布、稻禾為畫筆、魚鴨蟹為點染,這里將傳統種植業、養殖業同旅游業有機結合起來,探索出一條鄉村綠色發展、農民共富增收的三產融合新路。

    ??賀蘭縣地處寧夏北部引黃灌區核心地帶,得黃河之利,98%的農田為自流灌溉。2017年以前,常信鄉四十里店村農田大小不一、高低不平,由于地下水位淺、土地鹽漬化嚴重,種出來的水稻產量低、品質欠佳,加之村民大多采用大水漫灌模式,不僅產量難以提升,水資源利用率也不高。

    ??響應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重振寧夏大米雄風”的號召,從事大米加工銷售業的趙建文開始打造水稻立體生態種養示范區,決心要在寧夏種植高端有機大米。他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對流轉來的2600畝土地進行重新規劃設計,在稻田四周開挖深水環溝,把田抬高解決地下水位淺、土地鹽漬化嚴重的難題;同時,推廣精量穴播、旱育稀植、穴盤育秧等種植技術,放棄使用除草劑,改用螃蟹、鴨子幫忙除草。通過綜合使用循環種養、以漁治堿、統防統治等新方法,稻漁空間實現了從傳統種植到稻、魚、鴨、蟹立體種養的轉變。經過多年試驗示范,如今,這種“一田多用、一水多產”的模式逐漸顯露出優勢,不僅水稻的品質和產量有所提升,還額外增加了魚、鴨、蟹、田螺等水產收入和旅游收入。

    ??在趙建文的引領下,記者看到,稻田四周的深水環溝里種滿蓮花、美人蕉等凈水植物,用于養殖魚、鴨、蟹的尾水則被水泵抽進稻田,經吸收凈化后再回到養殖池,實現閉合式循環利用?!氨绕鹨酝拇笏嗄J?,現在種植水稻可節水40%左右。在稻漁空間,除黃河水能夠得到高效利用外,化肥用量也比之前大幅減少,除草劑早已停用?!壁w建文不無自豪地表示。

    ??置身企業的展示區,有機胚芽米、稻鴨香米、蟹田米等產品琳瑯滿目。趙建文介紹,企業主打的綠色有機大米,每公斤價格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一部分進入線下商超,另一部分通過電商或直播帶貨在線上銷售。

    ??據悉,每年園區都會接待超過20萬人次參觀。為豐富游覽體驗,園區增加了小火車、觀光塔、采摘溫棚、農耕文化館等項目,并設置傳統農機具及稻草人展示區、有機水稻認養認購區、稻田低碳高效循環流水健康養殖技術觀賞區。在這里,游客不僅可以登高欣賞稻田畫,還可以乘坐小火車穿梭于稻田觀光,或者采摘、摸魚、撿鴨蛋、燒烤,體驗農耕活動帶來的樂趣。

    ??在稻漁空間,傳統稻田擁有了網紅氣質,不僅經濟效益倍增,還解決了鄉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難題。

    ??作為生態觀光園的老員工,60歲的張淑英這個夏天依然在稻田里忙碌,種稻養鴨、除草施肥,樣樣都行。到了冬天,她便轉戰到大米加工車間,成為流水線上的產業工人?!袄习橐苍趫@區干活,兩人一個月收入八九千元,再加上土地分紅和流轉費,一年下來也能掙下不少?!?/p>

    ??趙建文告訴記者,圍繞“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服務”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稻漁空間與四十里店村民建立起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不僅解決了100余名村民的就業問題,還每年給200余戶人家分紅,確保綠色發展的成果由大家同創共享。

    ??“山河佳釀”:賀蘭山東麓綻放出“紫色夢想”

    ??賀蘭山東麓地處北緯38度,這里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氣候干燥、土壤通透性好且富含礦物質,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適合種植釀酒葡萄和生產高端葡萄酒的黃金地帶之一。

    ??從銀川市中心驅車一路向西,不久就駛入西夏區。沿賀蘭山東麓而行,路旁的葡萄園、防風林帶恣意流淌著耀眼的青綠,各具特色的葡萄酒莊星羅棋布地點綴其間。

    ??業界把出產于賀蘭山東麓的葡萄酒稱為“山河佳釀”,名副其實?!斑@里西依賀蘭山,東臨黃河,種植葡萄的土壤是從賀蘭山上沖刷下來沉積而成的,灌溉用水引自黃河?!睂幭馁R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負責人介紹。來自銀川市葡萄酒產業發展服務中心的一組數據則顯示:在賀蘭山東麓一線分布著66座風情各異的酒莊,種植釀酒葡萄26.2萬畝,年產葡萄酒5.4萬噸(7000萬瓶),綜合產值達260億元。

    ??作為寧夏的“父親山”,賀蘭山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自20世紀80年代起,隨著城市建設對砂石需求的不斷增加,賀蘭山東麓成為周邊地區主要的砂石料來源地。

    ??城市建設如火如荼,綠水青山卻變了模樣。長期高強度的開采,使得鎮北堡礦區廢棄砂坑遍地、植被稀少,生態非常脆弱。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看到有待整治完成的這些“疤痕”時指出,寧夏生態環境有其脆弱的一面,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要持之以恒。

    ??201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功申報賀蘭山東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鞍凑照w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要求,實施了廢棄礦山整治及生態修復、水污染防治與水生態修復等八大工程17個重點領域180個子項目,其中礦山生態修復項目24個,累計投入各類資金17.1億元?!睂幭幕刈遄灾螀^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處處長崔奇鵬介紹。

    ??填大坑、削大坡、覆大土,開墾荒山植樹造林……當地積極推行“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化運作”的綜合治理模式,引入市場主體開展生態修復,同時發展生態產業,努力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位于銀川市西夏區鎮北堡鎮的志輝源石葡萄酒莊,從地面建筑到地下酒窖,所用石塊皆來自賀蘭山的廢棄石料。不僅如此,利用西干渠引來的黃河水,酒莊還建成生態林8000畝,生態修復廢棄礦區6000畝,種植釀酒葡萄3000畝、經果林1000畝,種植各類植物300余萬株。昔日風沙肆虐的砂石灘、廢砂坑變成生機盎然的金沙灘、綠洲地,成為賀蘭山東麓保護生態、防風治沙、涵養水源不可或缺的綠色屏障。

    ??隨著生態環境改善,越來越多的人來到賀蘭山旅游,酒莊游應運而生。聽志輝源石葡萄酒莊負責人袁園講,酒莊現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免費向游客開放,旨在共享生態治理成果,傳播中國葡萄酒文化,累計接待游客超過150萬人次。

    ??2020年6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志輝源石葡萄酒莊的種植基地遠眺巍巍賀蘭山,提出殷切希望:“寧夏要把發展葡萄酒產業同加強黃河灘區治理、加強生態恢復結合起來,提高技術水平,增加文化內涵,加強宣傳推介,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綜合效益?!?/p>

    ??“我們牢記總書記囑托,持續推進生態修復,并與體育運動、休閑旅游結合起來?!痹瑘@說。

    ??從賀蘭山運動休閑公園南門進入,站在六九廣場向下俯瞰,一灣湖水平靜如鏡,蔥郁的樹木、飄逸的云朵投映其中。公園西部一個修復中的礦坑被巧妙地設計成下沉式廣場,水系、植被已布置、鋪設完成,射箭館、攀巖館、滑雪場也初具形態。

    ??志輝源石葡萄酒莊的發展只是一個縮影。按照寧夏的謀劃,賀蘭山東麓將以建設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為契機,實現釀酒葡萄基地規模達到100萬畝、年產優質葡萄酒3億瓶以上、綜合產值為1000億元的目標——一個絢麗的“紫色夢想”正在賀蘭山東麓綻放。

    ??麥草方格:筑起“人沙和諧”的綠色安全屏障

    ??沙坡頭,地處騰格里沙漠東南緣,因沙丘高度超百米而得名。黃河從這里流出黑山峽,與騰格里沙漠有了一次親密接觸。

    ??沙坡頭所在的中衛市是我國歷史上風沙災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20世紀50年代初,沙漠曾一度逼近到距城區僅5公里處,周邊的村莊、農田甚至是黃河河道經常受到風沙侵蝕?!耙还紊硥m暴就遮天蔽日,喝完湯碗底留下一層沙?!敝行l市西郊林場場長唐希明從小就體驗過沙害之苦。

    ??午后,站在寧夏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高的沙丘上放眼望去,數不清的麥草方格將這片一度桀驁不馴的沙地牢牢“按”住,檸條、沙柳、花棒、楊柴等沙生植物在一個個麥草方格里隨風搖曳。

    ??人在流沙上都站不穩,一米見方的麥草方格為什么不會被風吹走?唐希明解釋:“草方格由工人用鐵锨把麥草牢牢軋進沙里做成,從發明到現在60多年過去了,眼下還是最經濟實用的?!辈贿^,用麥草方格打牢治沙地基只是第一步,還需播撒沙蒿、沙米等耐旱草種并使其成活長大,才能真正形成綠色屏障。

    ??近年來,隨著科學治沙、綠化理念的提出,大量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被采用,荒漠化治理有了全新思路。在中國科學院沙坡頭沙漠研究試驗站,科研人員摸索出人工藍藻結皮固沙技術,可以加速固定沙面,幫助沙化土地恢復生態功能;由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團隊研發的“刷狀網繩式草方格沙障”,實現了工業化量產,效率比過去人工作業提高60%,使用壽命也大大延長……

    ??“要勇擔使命、不畏艱辛、久久為功,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上強調。

    ??“經過70年艱苦卓絕的防沙努力與治沙行動,如今的中衛,沙漠治理達150萬畝,逼退騰格里沙漠25公里,天然植物由25種增加到453種,治理區植被覆蓋率由原來不足1%上升到42%,并通過發展多種沙產業,逐漸形成人沙和諧、沙為人用的良好局面?!敝行l市自然資源局局長劉天平給出了上述振奮人心的數據。

    ??伴隨治沙成果而來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經濟和生態效益。眼前的沙坡頭,綠色點染,湖沙同框,游人如織,再也不見“浮沙沒脛,人馬憚行”的情景?!吧尺€是那些沙,但‘身份’卻截然不同了——曾經的‘絆腳沙’華麗轉身,與星空、黃河攜手奏出沙漠生態旅游的新樂章,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黃金沙’?!鄙称骂^旅游景區的負責人說。

    ??采訪后記

    ??寧夏,因黃河而生,得黃河而興;苦風沙久矣,御風沙堅矣。積極發展節水型農業,讓流進稻田的每一滴水都得到高效利用;持之以恒修復生態,利用“山河”優勢釀造醇美的葡萄酒;科技助力壓覆沙障,變“人受沙害”成“沙為人用”,“塞上江南”的“顏值”越來越高,吸引更多人前來觀光旅游……隨著更多人參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建設,具有寧夏特色的山水長卷在你我眼前徐徐展開,綿延不絕,日益精彩……(記者 張蕾 張文攀)

    【編輯】:杜愛虹
    【責任編輯】:馬江
    【寧夏手機報訂閱:移動/聯通/電信用戶分別發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新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中山南街47號寧夏日報新聞大廈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64120170001 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908244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署)網出證(寧)字第008號 寧公網安備 64010402000050號
    工信部ICP備案編號: 寧ICP備10000675號-4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寧B2-20060004
    法律顧問:言成律師事務所 電話: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