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等不得、慢不得,更容不得絲毫懈怠。
前不久,華為公司公布了8名頂尖學生的年薪方案。這批頂尖學生全部為2019年畢業的博士生,其年薪最低為89.6萬元,最高為201萬元。在該方案的第一句就寫明了:“華為公司要打贏未來的技術與商業戰爭,技術創新與商業創新雙輪驅動是核心動力,創新就必須有世界頂尖的人才……”以創新為基點謀求發展,讓人嘆服華為大手筆、大格局的同時,也再一次把有關創新的話題推上了“風口浪尖”。
創新之于發展,到底有多重要?在這個知識井噴、產業更新換代不斷加快的時代,創新,就像那根“撬動地球的杠桿”,總能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跡。站在高質量發展的特殊節點,寧夏作為欠發達地區,也需要用創新書寫奇跡。
本是一片荒灘戈壁,如今卻鐵塔林立,國能寧夏煤業集團之所以在這里干出了“世界之最”,靠得就是日夜不停地創新研發。在另一座寧夏沙漠小城,西部云基地在這里落戶,信息順著光纖電纜,在2000公里的距離間往來穿梭,連接著全國各大城市,這片“云”締造的奇跡靠得還是創新……正是緣于這份對創新的不懈追求,寧夏今年獲得了科技創新領域僅有的兩項國務院激勵措施,科技部將寧夏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突出成效和成功經驗稱為“寧夏現象”。在沙漠荒灘中,我們正是用創新、再創新的堅定毅力,硬生生辟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聰者聽于無聲,明者見于未形?!弊吆酶哔|量發展之路,創新永無止境。就像短道速滑,我們在加速,別人也在加速,最后比的就是誰的速度更快、更能持續??纯瓷虾?、杭州、南京、長沙等發達地區,依靠創新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大踏步向前,但創新的浪潮卻依舊驚濤拍岸,從未停歇。這些成功的經驗都向我們詮釋著一個道理,創新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等不得、慢不得,更容不得絲毫懈怠。
假如把創新之路當成是一場接力賽,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沒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跑,都不能贏得比賽。一旦想好了、想定了,就要在自主創新、開放創新、特色創新上狠下功夫,非跑贏不可。目前,寧夏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陣痛期,創新發展動力不足、創新人才缺乏、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等痼疾依然存在,這些問題不徹底解決,不僅以后步履艱難,之前的努力也有可能白費。
如今,我們已經栽下了高質量發展的“樹苗”,但離一樹繁花還需要更多陽光雨露的滋養。(尉遲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