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weqsi"></menu>
    <xmp id="weqsi"><menu id="weqsi"></menu>
    <nav id="weqsi"><strong id="weqsi"></strong></nav>
    >>您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2023 ->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 -> 要聞
    【翻臺賬看變化】推送文化“書頁” 浸潤城鄉生活
    2023-08-21 07:51:38   
    2023-08-21 07:51:38    來源:寧夏日報

      已連續開展了22年的“清涼寧夏”廣場文化活動,今年與以往不同,采用合唱的藝術形式呈現,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營造濃厚的主題教育氛圍。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對標黨中央決策部署和自治區黨委工作要求,深入查找在推動宣傳思想工作高質量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將“在靈活創新運用新發展理念解決基層和群眾文化民生難題方面的思路還不寬、辦法還不多”作為牽頭整改的問題,制定有關工作方案,壓實責任交任務,強化措施抓進度,推動宣傳文化產品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高品質的精神文化需求。

      理論宣傳形式多樣化,讓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開展“沿著總書記足跡,感悟思想偉力”主題實踐活動,拍攝制作并組織全區黨員干部觀看《大道如砥征程闊》專題片。聚焦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深入農村、社區、學校等開展大篷車演出,截至目前,全區已演出1100余場,惠及群眾120余萬人次。舉辦第三屆寧夏“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達人挑戰賽。

      以文惠民,以文化人。中衛市持續擦亮“書香中衛”品牌,沙漠圖書館、城市悅讀書房(學習中心)等一批閱讀服務陣地,成為受讀者歡迎的打卡地。同時,深入開展新時代鄉村閱讀季等系列活動,110余萬冊藏書成為鄉村振興的“文化糧倉”,農家書屋成為農民“精神補給站”“致富加油站”。

      在第五屆中國西部優秀曲藝節目展演暨青銅峽市第六屆“花開新時代 奮進新征程”牡丹文化藝術節上,快板書《武松打店》、鹽池說書《婆媳教子》等節目依次亮相,傳統與創新融合,讓觀眾耳目一新。其中,寧夏數花《果樹說話》取材于葉盛鎮蔣灘村的真事——溫棚里,南果北種,芒果、火龍果、香蕉成了“致富果”,展現了鄉村振興的美麗新畫卷。

      鄉鎮數字影院建設讓村民在家門口樂享文化服務。已累計建成鄉鎮影院9家,對新建滿一年和組織優秀國產片專場放映的鄉鎮數字影院給予資助獎勵,支持開展服務周邊農村的公益電影放映活動,今年以來,全區已完成農村電影公益放映2.58萬場。

      農家書屋數字化建設讓農民閱讀更便捷。建成寧夏數字農家書屋線上服務系統,實現與“我的寧夏”政務APP、手機移動端互聯互通,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2250個實體農家書屋形成三位一體的農民閱讀服務體系,今年已更新完成電子圖書2100冊、音視頻5534分鐘,惠及農民群眾279萬人次。

      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百姓易于參與、樂在其中。開展全區“清涼寧夏”廣場文化演出、“引領新風尚 歡躍新時代”全區群眾廣場舞大賽,惠及群眾30多萬人次。舉辦第五屆中國西部優秀曲藝節目展演暨中國曲協名家新秀“送歡笑”走進寧夏專場演出、中國劇協梅花獎藝術團“送歡樂 下基層”寧夏慰問演出。文藝創作引導激勵機制讓更多優秀作品脫穎而出。電視劇《星星的故鄉》、廣播劇《中國草》等23部作品已創作完成……一道道“文化盛宴”,為“強信心、加油干、勇爭先”注入了強大精神力量。(記者 高 菲 實習生 王紫璇)

      記者手記:走新更走心

      “協調電視劇《山海情》版權方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版權授權,聯合自治區殘聯推動《山海情》無障礙版制作完成并與全國視障人士‘見面’?!弊灾螀^黨委宣傳部文藝處負責人表示,“文化惠民,要了解百姓真正需要什么,從而推動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p>

      文化惠民,貴在創新?!皢掏荽迳蚣液游幕笤?,自建立以來,發展培育重點文化戶12家,培養一專多能的文化骨干80余人,挖掘整理非遺項目剪紙、刺繡、泥塑、花燈、皮影等10余個,成為咱老百姓的精神家園?!惫淘性輩^官廳鎮文化站站長郭小東一番話,道出了基層“種”文化的功效。

      在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產業大會、第三屆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期間,現場設置展臺提供作品登記服務,將便捷高效的版權服務和版權知識送到展商身邊。以實地調研督導創作,對負責今年重點文藝創作的6個文藝創作專班逐個現場督導,幫助解決困難問題,推動加快創作步伐。

      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主動適應新時代文化發展新變化,站在群眾的視角,契合群眾的需求,推動主題教育走新更入心,讓文化惠民陽光照亮城鄉每個角落,成為新時代文化惠民工作的創新實踐。(記者 高 菲 實習生 王紫璇)

    【編輯】:王小梅
    【責任編輯】:楊洲
    【寧夏手機報訂閱:移動/聯通/電信用戶分別發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新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中山南街47號寧夏日報新聞大廈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64120170001 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908244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署)網出證(寧)字第008號 寧公網安備 64010402000050號
    工信部ICP備案編號: 寧ICP備10000675號-4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寧B2-20060004
    法律顧問:言成律師事務所 電話:13369511100,15109519190